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杂志
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主管/主办:上海市教育委员会/中国上海师范大学
国内刊号:CN:31-1120/C
国际刊号:ISSN:1004-8634
期刊信息

中文名称:上海师范大学学报

语言:中文

类别:教育

主管单位:上海市教育委员会

主办单位:中国上海师范大学

创刊时间:1958

出版周期:双月刊

国内刊号:CN31-1120/C

国际刊号:ISSN1004-8634

邮发代号:4-281

定价:280.00元/年

出版地:上海

首页>上海师范大学学报
  • 杂志名称:上海师范大学学报
  • 期刊级别:北大核心期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
  • 主管单位:上海市教育委员会
  • 主办单位:中国上海师范大学
  • 国际刊号:1004-8634
  • 国内刊号:31-1120/C
  • 出版周期:双月刊
  • 期刊荣誉: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  • 期刊收录:知网收录(中),万方收录(中),CSSCI 南大核心期刊(含扩展版),国家图书馆馆藏,维普收录(中),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上海图书馆馆藏
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期刊介绍

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(CN:31-1120/C)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

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坚持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,执行党的宣传方针,为学校的教学、科研成果提供阵地;鼓励学术研究,强调学术平等,坚持学术自由,倡导学术争鸣,不遗余力地发表优质文稿,为繁荣我国的学术贡献应有的力量。

栏目设置
经济、法学、政治、语言文字学、外国文学、汉语言学、图书馆学情报学、上海文化
数据库收录/荣誉
知网收录(中),万方收录(中),CSSCI 南大核心期刊(含扩展版),国家图书馆馆藏,维普收录(中),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上海图书馆馆藏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杂志投稿须知

1.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确保所投文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方向,贯彻"双百"方针和民族政策。若出现以上问题,由作者及其单位承担一切责任。

2.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摘要。来稿请附上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,中文摘要以200~400个汉字为宜,关键词3~6个。

3.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正文。本刊对篇幅有要求,一般在12000字及以上。来稿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和标点符号;数字书写和插图、表格的编排应当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。

4.注释。本刊文献引证方式采用页下注体例。文后不另列参考文献,有关文献直接列入注释。注释序号用①②③……标识,每页重新排序。

期刊引用
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(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)
往期文章
  • “缘督以为经”与“养生”的哲学——以《庄子·养生主》首章为中心

    《养生主》是庄子内篇的重要篇章,它探讨养生的要义。然而“养生主”这一表达具有多重含义:(1)养生为主,即“主养生”;(2)“养生”之“主”,即养生的主要方面;(3)养“生之主”,所养的是生的主要方面。这些不同的取向,规定了“养生主”丰富而深刻的内涵。庄子养生哲学的根本原则是“缘督以为经”,即所谓顺中以为常,聚焦于善与恶、刑与名之...

    作者:陈赟 刊期: 2018年第02期

  • 关于劳动及劳动法的思考

    劳动具有重大意义。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,也创造了一切。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认真对待劳动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。劳动是最好的社会保障措施,劳动权是一项人权。必须建立健全劳动法并加以有效实施。劳动的性质和劳动权的人权保障决定了劳动法是人权法、分配法、第一位的法律和社会保障法。

    作者:涂永前; 邱本 刊期: 2018年第02期

  • 雷米·关特的现象学劳动哲学——兼论雷米·关特对马克思劳动哲学的批评

    雷米·关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现象学的劳动哲学理论,这一理论反对从一种严格的主客关系中寻找一种劳动的定义,而是通过“劳动处境”这样一个术语来理解劳动,将劳动解释为一种纳入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状态,从而为劳动赋予了自由性和开放性。基于这样一种劳动观,关特在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劳动哲学的历史意义的同时,又将马克思的劳动哲学作为基于劳动主体...

    作者:尤歆惟 刊期: 2018年第02期

  • 意识的凝聚与扩散——关于机器理解的“中文屋”论题的解答

    对意识的传统理解会导致“中文屋”等悖论产生:屋内的人和部件虽然完全不懂汉语,作为整体却可以与外界用汉语顺畅交流。从触觉大脑假说出发,人类意识从原意识起就具有凝聚与扩散的特性,且可通过认知坎陷连续、动态发展,不断强化对自我与外界的理解。人不是一个可计算的物理系统,但其理解过程却可迁移至机器。目前的人工智能便可看作一种人类意...

    作者:蔡恒进 刊期: 2018年第02期

  • 人工智能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路径

    人工智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,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人工智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但是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也存在着潜在的道德风险。人工智能可能引发信息安全风险、产品安全风险,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新的伦理问题,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公平。规范与约束人工智能,应该从伦理规约、制度建设、文化培育等维度着手,多管齐下,才能...

    作者:闫坤如 刊期: 2018年第02期